首页 >> 古道百科 >> 古道 >>草原丝绸之路
详细内容

草原丝绸之路

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,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(今大青山)、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,向北穿越蒙古高原、南俄草原、中西亚北部,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。

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其形成、发展和繁荣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辉煌时期。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,一直被视为对外交流的经典,对研究中西经济、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与传统意义上的“丝绸之路”相比,草原丝路分布的领域更为广阔,只要有水草的地方,就有路可走,故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往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。

明清时期,以晋商为代表的商业文明为草原丝路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草原丝绸之路.jpg

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,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;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,沟通东西方交往极其困难。环境考古学资料表明,欧亚大陆只有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,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,而这个地区就是草原丝绸之路的所在地。这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核心地区,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链接点。

对于草原丝绸之路来说,大宗商品交换的需求起源于原始社会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,中原旱作农业地区以农业为主,盛产粮食、麻、丝及手工制品,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(牛、马等);北方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,盛产牛、马、羊及皮、毛、肉、乳等畜产品,而缺少粮食、纺织品、手工制品等。这种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、相依相生的关系,是形成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。因而草原丝绸之路则因其特点还有“皮毛路”、“茶马路”的称谓。

草原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,自东向西分布有一系列的古代城市遗址,这些古代城市遗址是草原丝绸之路重要的实物载体,以此为中心,  多民族文化产生、发展、碰撞、融合、升华,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。草原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纽带与桥梁,也是草原文化的结晶,中华文化的精粹。

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,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面是全方位的,所经过的地区是人类生活的聚集区,文化的冲击力与波及面较大,而游牧民族四时迁徙的特点使得文化的传播速度较快,持续性长久。

草原丝绸之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。其东端连接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中原地区,强大的农耕文化势必对草原地带的游牧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。草原丝绸之路从本意上看是指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,但商品交换的附加效应势必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,而草原丝绸之路恰恰是连接这两种文化的纽带与桥梁,因而,草原丝绸之路从文化的角度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。游牧民族的经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极不稳定,遇到天灾人祸都会形成大的波动,也会产生为谋求生存而与他族争夺自然与社会资源的战争,所以,在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上,除了商品交换以外,还会出现不同民族间的和亲、朝贡、战争等复杂的文化现象。

草原丝绸之路承担着东西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,是历史悠久、辐射面广泛、影响深远的文化线路。草原丝绸之路是青铜时代以来沟通欧亚大陆主要的商贸大动脉之一,它是集系统性、综合性、群组性于一身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,也是庞大而又具影响力的文化线路。


技术支持: 文明之路 | 管理登录